Archives

March 2024

【资讯】万锦市计划未来三年加速推出1640套经济适用房 03-22-2024

万锦市政府和临时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,计划三年内在主要公交站附近开发1,640套经济适用房,这项工作还将在未来十年内推动建造超过6630套住房。 photo:york region 根据《住房加速基金》(HAF)的协议,将提供5880万加元,以简化流程、消除障碍,加快万锦市的住房开发。 作为万锦市允许行动计划的一部分,已经确定了七个本地计划,以增加住房选择和密度。 这些计划包括与开发商合作,增加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周围的密度,提供激励措施以创造额外的住宅单元和负担得起的房屋,现代化申请处理程序,并减少新开发项目的最低停车要求。 万锦市长Frank Scarpitti强调本市一直主张增加主要运输站点周边的房屋密度。 他表示,这些住房单位的推进不仅可以提供住宿,而且使家庭的生活更容易负担,因为生活在交通便利的运输站点附近,就没必要再购买汽车了​​。 关于减少新开发项目的最低停车要求,市议会正在激烈辩论“在快速运输站点附近,大量停车位是否有必要”的问题。 万锦会议员Mary Ng表示,“通过更快地建设更多负担得起的保障,我们的政府正在为万锦市的增长创造新的机会,通过共同努力,我们可以为社区提供新的工具,支持他们发挥潜力,把可能性变成现实。” HAF正在帮助减少繁文缛节,并在头三年至少审批10万套获准的新房。根据各城市和地区的估计,这将在未来十年为加拿大各地的城镇和社区创造超过75万套获准的新房。 《住房加速基金》于2023年3月推出,是一项耗资40亿加元的联邦倡议,将持续到2026-27年。它要求提出创新行动计划,并提供前期资金,以确保及时建设新住宅,以及在交付成果后提供额外的资金。 鼓励框架思考大格局,勇于采取行动,这可能包括加快项目细节表、允许增加住房密度,以及鼓励建立负担得起的住房单位。 对于万锦市来说,正在最终确定的计划涉及在未来30年内建造超过17万套单位,以应对人口增长,为当地社区提供一系列住房。 新闻来源:https://www.yorkregion.com/news/1640/article_bd8226dc-666d-53c6-b8fd-468df0647d61.html 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 /a>.

【资讯】10张图告诉你,加拿大的房价为什么会涨不停? 03-22-2024

纵观过去几十年的市场数据,加拿大的房价一直螺旋式上涨,导致可负担性问题日益突出并遭人诟病。 但现在房价具体高到什么程度,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概念。 对此,加拿大皇家银行(RBC)的一组住房可负担性数据通过对比收入和购房成本,给出了直观的描述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温房网 “ 以加拿大平均水平而言,拥有一套住房的成本是业主总工资的63%,这里面包括房贷月供、地税和水电费,不包括首付。 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出了政策制定者认为可以承受的范围,但还不是加拿大最高的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温房网 “ BC省温哥华的房子为全国最贵,所有权成本占家庭收入中位数的103%。就是说即使在扣除税款和支付其他必需品(例如食物)支出之前,温哥华的典型家庭的收入也养不起一套房子。 多伦多的房子为全国第二贵,所有权成本占家庭收入中位数的84%。 这组数据的残酷性在于,它们不仅指出了住房可负担性危机的程度,也意味着这种成本和收入比几乎不可能获得贷款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温房网 “ 那加拿大的房价到底是怎么涨起来的呢? 这背后的因素并非供需失衡那么简单,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决定的,这其中有些因素是几十年来不断累积的,有些则是近期才出现的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温房网 “ 供应量不足 住房供应不足是一个长期问题。但自2016年以来,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,当时人口增长因移民目标的增加而加快,但住房开工率却没有相应增长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温房网 “ 去年,随着加拿大人口增加超过100万,而新屋开工量较2021年的峰值有所放缓。供需失衡的趋势进一步放大,负担能力也变得更糟。 虽然在意识到问题后,加拿大已经努力在建新房子了。过去三年新屋开工量尤其强劲,比 COVID-19大流行前几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约20%。正在建设的房屋数量创历史新高,超过35万套。但因为人来得比预期更多更快,建设步伐还是跟不上人口的增长,并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。 租赁房源紧缺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温房网 “ 由于供不应求,出租房空置率已从大流行前十年的平均3%左右骤降至1.5%的历史新低,推动租金成本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 空置率的急剧下降与过去两年的人口激增相对应。新来者,包括移民、留学生和临时工往往都是租房者。 与此同时,房价上涨和利率提高迫使许多潜在购房者按兵不动,给租赁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。…

【资讯】惨!BC省华裔房东一句“法庭见” 反遭租客起诉 结果赔惨了! 03-22-2024

据加拿大地产周刊:最近,一名BC省的华裔房东在与租客发生争执时,气急败坏地说出“法庭见”三个字,没想到最终自己陷入了被起诉的境地。这位房东最终不仅败诉,还需赔付高额费用,付出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代价。 房东们在与租客交涉时言语待人一定要格外谨慎,绝不能一时糊涂酿成无法挽回的过错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加拿大地产周刊、超级生活综合” 事情起因是去年7月底,华裔租客李女士(Yiran Li,音译)按期搬离了房东孙女士(Yanqiu Sun,音译)的出租屋。 搬家前一天,李女士发现存放清洁用品的一楼卫生间被锁了,只好发短信向孙女士求助。孙女士当时正外出旅游,她回复李女士“不用担心,先把房间里的东西收拾好,等我回来再打扫。”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加拿大地产周刊、超级生活综合” 示意图 然而,孙女士一回到家就暴跳如雷。她发现房间内有一些微小的磨损和划痕,认为李女士没有按约定将房间彻底清理干净。 同时,孙女士对房子的状况也大为不满,给李女士发了一系列她认为是李女士造成损害的照片,并要求修复。对此,孙女士拒绝归还李女士之前交付的375加元押金。 李女士则坚持按照双方之前签订的租约,搬离时押金应该双倍返还,因此她理应得到750加元。双方就此僵持不下,争执越来越白热化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加拿大地产周刊、超级生活综合”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孙女士似乎失去了理智,气急败坏地对李女士表示:“法庭见”! 果不其然,李女士随后立即向BC省民事调解法庭申请调解。在仲裁过程中,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违约,场面一度十分剑拔弩张。 然而,法官指出,李女士只是造成了一些正常的使用磨损和污渍,根据租约这属于“合理损耗”,租客无需负责。 The above picture comes from “加拿大地产周刊、超级生活综合” 此外,尽管有照片显示浴室很脏,法庭也未能确认这个浴室是否是李女士专用的,从而无法确定清洁责任。 在这场法庭斗争中,孙女士不仅败诉,还被判决要支付超出原押金金额的赔偿,总共946.99加元,包括了押金、仲裁费以及可能的其他费用。 对于一个普通的房东来说,这笔高昂的费用无疑是一大重击。 这起案件再次说明,无论是房东还是租客,在交涉过程中都要保持冷静理性,选择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。 特别是房东这一方,更应清醒认识到自己并非总是处于有利地位,粗暴的言语和做法,可能会陷自己入局,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。 来源:内容来自加拿大地产周刊、超级生活综合,点击查看原网站 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 /a>.

【资讯】加拿大生活满意度在OECD组织中排名第 11 位,但年轻人似乎不这么认为 03-21-2024

加拿大统计局(Stat Can)发布了2023年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。该国距离突破OECD组织前十名还差一点,然而似乎不是所有加拿大人都认同。 photo:better dwelling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老年人对加拿大感到满意,而大多数年轻人则不满意。 加拿大在OECD组织“满意度”排名中排名第 11 位,但实际国内情况更糟。 photo:better dwelling 加拿大人接受了生活满意度调查,分数从 0 到 10,数字越高越好。8分或更高的分数被认为对他们在加拿大的生活感到满意。 在全国范围内,加拿大的平均得分为 7.2,严格来说,人们并不满意。 然而,这足以在OECD组织,一个主要由西方38个国家组成的联合组织中排名第 11 位。 在疫情之前,2018 年加拿大人的平均得分在高于 8。 按性别划分,满意度相当中性,满意的男性 (50%) 和女性 (51%) 的比例相差不大。年龄才是值得注意的因素。 photo:better dwelling 报告指出,老年家庭普遍更满意。大多数 65 岁或以上的人 (60%) 对在该国的生活感到满意。55 岁至 64 岁人群的比例大幅下降(52%),但仍占据了大多数。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,大多数人都不满意,而且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。45 至 54 岁年龄段的比例跌破一半 (48%),每个年轻群体的比例下降了2%,35 至 44 岁 (46%) 和 25 至 34 岁 (44%)。一个例外是 18 至 24…

Compare Properties

Compare
You can only compare 4 properties, any new property added will replace the first one from the comparison.
Translate »